心力衰竭

定义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征,这类患者心脏变得很虚弱,心脏活动无法满足身体所需。

如果心脏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则心脏和整个心血管系统将通过代偿机制适应这种变化。如果这种机制仍未改善心衰症状,就会发展成慢性心力衰竭。如果没有充足的机能储备,心脏就会变得不稳定,无法对器官代谢需求作出有效反应。这种不稳定会损害心脏的其他功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尽管最近在了解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和开发新治疗策略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较差,与恶性肿瘤相当,死亡率仍然很高。

然而,如果在早期进行治疗和控制,可实现令人满意的治疗结局。

原因和风险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是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西方国家有1%~2%的人群受到影响,尽管在了解病因和开发新疗法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死亡率仍然很高。

  • 既往心脏病发作;
  • 毒性作用;
  • 感染性并发症;
  • 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情况下心脏衰弱是由瓣膜解剖学完整性受损或过度狭窄和供血不足引起的。

症状描述

  • 无力(乏力);
  • 利尿减少(少尿)和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夜尿症);
  • 全身积液(水肿);
  • 心悸(心律失常);
  •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
  • 入睡时需要额外的枕头(端坐呼吸)。

如何诊断?

建议进行的检查

如何治疗?

结合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和习惯改变的治疗方案。

给药以

  • 清除积聚在肺部并导致腿部肿胀的多余液体;
  • 扩张动脉并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心脏负荷;
  • 改善心脏泵血能力;
  • 防止心律失常或心律不齐;
  • 防止血栓。

建议尽量减少食用盐的摄入,因为摄入过多会导致液体潴留。建议食用无钠或低钠食物,并定期称重。体重迅速增加可能提示体内液体潴留。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由心脏病专家进行检查。

失代偿的原因通常难以解决。因此,预防仍然是最佳策略,包括:

  • 血压监测
  • 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的控制和治疗;
  • 瓣膜缺陷矫正;
  • 风险因素控制(如吸烟或饮酒);
  • 刺激性运动。

若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应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心脏功能并避免过度的功能负荷,以保护心脏健康部分。

对于慢性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是目前唯一能显著改善长期预后的选择。对于不适合心脏移植的普通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替代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或超滤(一种去除对利尿剂产生耐药性的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多余液体的治疗方法)。

建议接受的手术/操作

您有接受治疗的意向吗?

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妥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