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WPW)

定义

1930年,Wolff、Parkinson和White医生报告了11名具有特定心电图特征(包括短PR间期和束支阻滞样心室内传导异常)的年轻健康患者。这些患者患有阵发性SVT。这种临床表现最终被称为预激综合征(WPW)。最初认为QRS复合波异常与短PR和束支阻滞相关;Kent首先提出房室结外连接来解释心室预激。多年来WPW综合征成为研究热点的主要原因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症状的存在与猝死(SD)风险关系密切。在WPW无症状患者中,SD百分比较低,估计约为1:1000患者年。在一名症状性WPW综合征年轻患者中,估计其一生中SD的发生率为3%~4%。在一些患者中,室颤是该综合征的首要表现。

症状描述

WPW综合征可能发生在结构健康的心脏,也可能伴随许多其他心脏疾病,包括各种形式的先天性心脏病。许多报告概述了三尖瓣下移异常(Ebstein异常)与WPW综合征的相关性,在一些相关病例中,高达5%的患者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在成人中,观察到左侧房室旁路与二尖瓣脱垂相关。然而,由于患者群体中二尖瓣脱垂很常见,因此左侧房室旁路也十分常见。这些关联可证明两种相对常见的疾病共存。

值得注意的是,“WPW模式”的概念是指体表心电图中存在心室预激,而“WPW综合征”是WPW模式与快速性心律失常症状的结合。在体表心电图显示预激体征的所有患者中,仅约50%在一生中出现相关症状。由于WPW综合征的特征是心电图改变伴随心律失常,因此可以说,在12导联心电图显示预激体征的患者中仅45%~50%患有WPW综合征。

  • 心悸
  • 呼吸困难
  • 疲劳 
  • 胸痛

如何诊断?

WPW综合征的诊断基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监测(最初持续24小时)。

建议进行的检查

如何治疗?

预激综合征的治疗目标:1.治疗症状;2.预防猝死风险;3.预防或治疗慢性心动过速时心室功能的恶化;4.使有预激体征的受试者能够进行心电图显示预激体征时法律禁止的所有活动,例如,竞技运动或危险工作。

其他情况下,无需治疗。具体而言,在无心律失常症状、仅表现WPW模式的无症状受试者中,只要通过无创检查和可能的有创检查排除了特定风险因素,则无需治疗,因为发生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的风险非常有限。

有四种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房室旁路经导管消融、AP手术消融、电疗(心脏复律、刺激)。 
射频消融(RF)是症状性WPW综合征患者和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在经验丰富的中心,成功率为95%~97%,复发率为6%。消融手术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房室旁路的准确定位。旁路的初步定位可通过δ波和QRS形态获得(参见体表心电图中的房室旁路位置)。

一般而言,先开展内腔电生理学研究,确定确切位置后再进行房室旁路消融。消融手术在局部麻醉和轻度药物镇静下进行。采用Seldinger技术获得多条静脉通路(通常为右股静脉和左锁骨下静脉)。如果房室旁路位于左侧,还应定位动脉通路(右股动脉),以便经主动脉路径进行消融。或者,可以经中隔穿刺到达左心室。

四极诊断导联定位在右上心房水平、希氏束水平、右心室顶点和冠状窦(围绕左心房室沟并可记录心脏左侧电活动的心脏静脉)。

消融包括在房室旁路附近施加热能(射频),以造成不可逆的细胞损伤,从而使其呈电惰性。
                            

您有接受治疗的意向吗?

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妥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