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

定义

卒中是指血流改变引起的大脑区域损伤,症状至少持续24小时或导致死亡。卒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每年卒中的患病率达150/10万人,每4人中约有1人会在一生中发生卒中。卒中是全球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仅次于心脏病发作和新生儿并发症的第三大致残原因。45岁以后发生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事实上,仅8%的卒中发生在45岁以下的人群中)。

卒中分为两大类:缺血性卒中(由于供血不足)和出血性卒中(由于脑血管出血)。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闭塞所致。该事件可能起源于与心脏病发作相同的风险因素(胆固醇高、糖尿病、高血压)导致的血管自身改变,或血栓小体阻塞直径更小血管(通常由血液凝固后形成,例如,可见于未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的心脏)或个体血栓形成倾向。另一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出血性卒中是由于血压大幅升高,导致本身因高血压控制不佳而变脆弱的血管破裂。

症状描述

卒中的表现因大脑受累区域的功能而异,具有较大差异性。最典型的症状是:身体一侧的手臂和/或腿部无力、口角歪斜、说话或单词理解差异、感觉障碍以及听觉和触觉障碍。其他部位受损可能导致平衡能力受损或视觉障碍。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昏迷。

  • 一侧手臂和/或腿部无力   
  • 口角歪斜    
  • 言语障碍   
  • 感觉障碍   
  • 视力障碍   
  • 平衡能力受损    
  • 昏迷

如何诊断?

卒中诊断涉及两个步骤

  • 确定脑损伤的存在。应在症状发作后尽快进行,以尽快制定治疗方案。可使用以下检查工具: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很好地显示出血情况,但可能不会显示近期的缺血性病变;颈部和颅内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可突出显示可能存在的大脑血管闭塞情况;脑部磁共振成像(MRI),对缺血性病变极为灵敏,即使在疾病早期也可识别,但需要患者的时间和配合。
  • 确定损伤原因。这一阶段随着卒中可能的病因变化而变化。颈部和颅内血管可进行超声或血管造影CT/RM检查。心脏超声可检测血栓来源。最后,可以通过简单血样研究凝血因子,确定是否存在血栓形成倾向。

如何治疗?

在发病后前几个小时(窗口期),可通过疏通血管手术(即器械性血栓切除术)治疗缺血性卒中,通过经股动脉置入的导管从血管内部物理切除,或给予静脉内溶栓和凝栓药物进行溶栓治疗。这些治疗方法越早进行越有效,越安全,手术完成后,症状即刻减轻(甚至消失)。
另一方面,出血性卒中通常需要通过药物减轻水肿,因为游离血液会刺激周围组织并导致体液聚集。对于血液聚集最多的病灶,可采用神经外科干预法引流(减压手术)。
急性期结束后,预防能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联合抗血栓治疗是预防新发事件的基本要素(二级预防)。另一方面,康复治疗有助于显著减少和/或预防现已确诊的疾病恶化(三级预防),如运动障碍患者接受理疗或言语障碍患者接受语言疗法。

您有接受治疗的意向吗?

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妥善安排。